首页

sm之家首页

时间:2025-05-26 12:17:37 作者:“米荒”还在持续 米价咋就难倒了这个“吃米大国”? 浏览量:52330

  今年以来,日本国内大米价格不断上涨,连创新高。5月23日,日本总务省公布4月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,其中大米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98.4%,创下自1971年以来的最大涨幅。日媒评论称,在2025年,日本大米堪比“吃不起的黄金”。

  长期以来,日本政府一直声称日本大米能够自给自足,那么眼下这场 “米荒危机”为何会发生?“米荒”的真相究竟是什么?

减产政策

不合理的农业体制

  尽管日本政府解释说,此番米价高企,一是由于去年夏季的极端高温导致水稻广泛歉收;二是疫情后旅游业复苏,推动日本餐饮业对大米需求的激增。但日本著名经济学家、前财务省官员高桥洋一指出,这仅仅是表面原因,2025年的“米荒”是数十年来日本推行不合理农业体制的结果。

  自民党推行“减产政策”

  在日本,农民是长期执政党——自民党的传统票仓。以保护农民利益之名,自民党一直严格限制大米进口量。在1995年加入WTO前,日本对进口大米征收高达778%的关税;此后逐渐降至目前的227%。

  对外限制进口,对内则实行“减产政策”。

  日本经济学家 前财务省官员 高桥洋一:为什么会出现“米荒”呢?其实很简单,就是“减产政策”搞的鬼,一直在减少供给。一旦需求增加,价格就涨上去了。也就是说,减产政策的本质就是默许价格上涨。

  “减产政策”开始于1971年,由时任自民党首相佐藤荣作批准,日本农林水产省制订,农协负责执行。通过发放补贴限制水稻种植面积,鼓励农民转种其他作物或直接休耕,此后该政策持续近50年。

  “减产政策”名义上是要预防水稻生产过剩,防止米价暴跌,但现实结果却是人为控制市场供应,成为利益团体结盟牟利的手段。

  “政—官—农”权力三角

  据《读卖新闻》报道,如今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,即“日本农协”左右着日本国会约30%的席位,在历次重大选举活动中,农协都会动员旗下农民向自民党贡献大量选票,而农协长期与自民党内“农林族”议员合作,影响相关立法及农林水产省的政策走向,形成一个“政—官—农”权力三角。

  与此同时,日本的水田面积和大米产量却在不断下降,抗风险能力也逐年变差。

  “适当生产量”指导指标

  尽管在名义上,“减产政策”已于2018年被废除,但农林水产省每年还在发放“适当生产量”指导指标,继续通过补贴诱导农民转作或休耕。

  东京放送新闻报道称,与实施“减产政策”的2014年文件相比,农林水产部今年发给稻农的文件标题虽是“食用米的种植指导方针”,没有采用“指定目标数量”这样的政令式修辞,但指导思想却一如既往。

  日本稻农 菅原彻:现在还是会收到这种通知,虽然口头上说“想种就种,想卖就卖”,但实际上还是得填写是否进行了转变种植作物的表格。所以大家都觉得,这不跟“减产政策”实施时一样吗?

  农业人口流失严重

  数十年来,日本政府明里暗里执行的“减产政策”,打击了稻农种稻的积极性,抑制了日本农业的竞争力,农地荒废、农业人口流失现象严重。

  日本稻农 菅原彻:就算政府说请再多种点米,我们也种不出来了。我觉得这正是过去农业政策榨干了农业本体的体现。我们一直按照国家的要求来做事,结果却发现,原来政策错了。我是这么想的。

  据日本民间调查机构东京商工研究所公布的数据,2024年,日本稻农中选择停业或申请破产的数量达到了自201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。

  今年2月国会众议员讨论会上公布的数据则证实,日本农民平均年龄已超70岁,再过5到10年,农户数量将急剧减少,届时大米价格可能飙升至每5公斤1万至2万日元。而到2040年,农户数量预计将进一步骤减。

  明治大学农学部教授 作山巧:长期以来,政府一直试图通过干预来平衡大米的供需关系,但是农林省在大米供需调控上失败了,这就是现在造成“米荒”问题的主要原因。

储备米去哪了?

政府放粮 农协囤粮

  今年3月以来,日本政府分四次累计投放了总计41万吨储备米。这也是日本自1995年建立储备米制度以来,首次为确保大米流通量动用储备米。如果这些被释放的储备米全部进入日本市场,应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“米荒”问题。

  然而,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5月20日公布的数据,截至4月末,真正流入日本零售市场的应急储备米仅有7%。那么,日本政府投放的几十万吨大米到底去了哪里呢?

  “政府放粮、农协囤粮”

  3月18日,日本农协从受政府委托的仓库中接收了此番中标的储备大米。据日本全国新闻网报道,日本农协通过竞标收购了其中95%的储备米,仅3月和4月两次投放,农协就囤积了约20万吨大米。

  于是,在2025年的日本,魔幻般地出现了“政府放粮、农协囤粮”的局面。

  日本经济学家 前财务省官员 高桥洋一:释放储备米,结果95%都被日本农协买走了。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,这就是经济学上的“买方垄断”。95%的份额都集中在日本农协手上,他们当然能随意定价。这完全是一场闹剧。释放多少(储备米)都没用,因为被日本农协垄断了。

  日本农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行业协会,而是集经济、政治、社会职能于一体的庞大利益集团。据日本《读卖新闻》报道,农协的组织网络覆盖全国90%以上的农户,掌控着农业生产资料供应、农产品销售、金融保险等全产业链环节,仅农协旗下的农林中央金库就管理着超过100万亿日元的资产,相当于日本年GDP的9%。

  据东京放送新闻报道,几十年来,农协通过“低买高卖”,垄断了日本约90%的大米交易量。农民将收上来的米交给农协,再经过批发商、零售商层层加价,最终卖到消费者手中。

  农协会长:“米价不贵”

  而目前储备米迟迟未能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真正原因,可能仍是一个“钱”字。

  美联社驻日本记者 伊莱恩·柯尔滕巴赫:现在的怀疑是,批发商或有人在蓄意囤积大米,目的是哄抬价格,从中获取更高利润。

  但日本稻米批发协会理事长山崎元峪称,问题并非出在批发商这儿。

  日本稻米批发协会理事长 山崎元峪:政府说市场上有米,但我们其实进不到货。我们的主要进货渠道依靠农协,但他们说准备不了。我们本应进七成的量,实际只能进三成。政府说,米在中间某个阶段被卡住,但没说明是哪一环节。

  5月14日,日本农协会长山野对于当前米价的看法引发舆论哗然。

  记者:对于5公斤大米4000日元(约合201元人民币)左右的价格水平,山野会长您怎么看?

  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会长 山野彻:我们想表达的意思是,这是一个合理的价格。我认为现在的大米价格不贵。

  日本民众:我觉得大家现在是别无选择。老百姓只能以每5公斤4800日元(约合241元人民币),或5000日元(约合251元人民币)的高价购买大米,但这并不意味着价格合理。

  日本“米荒”的原因并非天灾,而是人祸。它揭示了日本农业政策的弊端,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。

  日本著名农业政策专家、经济学者山下一仁指出,日本的“米荒”是对日本农业政策和民生主权的一份警告。如果自民党与农协间的利益交易不能被打破,权力过度集中所导致的制度性腐败无法被根除,未来,日本还可能出现更多类似的“米荒”困境。

  (央视新闻客户端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日本宫崎县以东海域发生5.2级地震

(一)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方式。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长效监管机制,推动实施事前信用承诺、事中信用分类监管、事后信用修复的行业管理新模式,引导企业自觉合规经营。推广行政指导、行政约谈等柔性监管手段,按照合法、科学、审慎的原则,细化信息通信领域“轻微违法不罚”的具体标准,完善配套监管制度,依法给予经营主体容错纠错空间。

2024世界义乌人大会召开 现场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超400亿元

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、《我的二本学生》作者黄灯曾用5年时间,跟随她的二本学生,前往全国各地展开家访。她认为,教育需要让“人”的概念和声音得以强化和彰显,父母和老师要尽力寻求帮助普通孩子安身立命的途径。

以军继续空袭加沙 联合国警告或致当地发展倒退数十年

杭州10月30日电(记者 王逸飞)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。为保护好钱塘江流域的水环境,去年11月,钱塘江流域水环境共治共保联盟(下称联盟)在杭州成立。其由浙江的杭州、绍兴、金华、衢州与安徽的黄山组成,杭州担任今年的联盟轮值市。

【东西问】为何说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?

日渐丰富的产品矩阵、日益完善的电动服务,都足以表明梅赛德斯-奔驰对于电动化转型的决定与坚持。电动化并不止于一款产品,也不止于一句标语,作为汽车发明者,梅赛德斯-奔驰将以绝不妥协的“奔驰标准”与有序推进的战略步伐,持续进行电动化转型。

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| 托起幸福“夕阳红”

日前,“风宪衣冠——桐乡濮院杨家桥明代墓葬出土纺织品修复成果展”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。墓主人为当地官员杨青,杨青为河南按察使佥事,正五品官衔。现场展出12件纺织品文物,其中就有马面裙。策展人、中国丝绸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杨汝林表示,和现代的马面裙相比,墓主人所穿马面裙更短,花纹也更素净。(童笑雨 制作 费璠)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